中国经贸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zgjmbjb@126.com

主管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商报社

编辑出版:《中国经贸》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9972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582/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zgjmbjb@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zgjmbjb@126.com

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1号中国商报社《中国经贸》杂志社

网址: 《中国经贸》杂志社

[立项课题]“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时间:2021/06/16  点击:421


       

本文发表于《中国经贸》 2020年7期

[内容摘要]“互联网+”时代,高校师生已将网络作为其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由此互联网舆情管理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较大的挑战,为更好应对挑战,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网宣能力建设,增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底线意识教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建设—批网络学习平台,提高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影响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高校

中图分类号:Ca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20-0031-02

作者简介:姚志琴(1977-),女,湖北荆门人,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00后已成为大学生的主力,作为成长在网上的一代,已将网络作为其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互联网为大学生获取和传递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大学生毕竟涉世未深,在上大学以前一直忙于繁重的学习任务,进高校后如何甄别来自互联网的海量信息而不迷失其中是大学生要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责任,从高校中走出来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是社会的中流砥柱,特殊的使命使得高校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必争之地,掌握网络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至关重要。

一、“互聯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

(一)我国社会转型升级可能诱发学生的道德和信仰危机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容易引发大学生的道德和信仰危机。主要体现在:贫富差距问题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就业问题成为影响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因素;腐败问题频频引发网络高度关注,成为热点话题;公共安全问题也是人民关注的焦点;诚信问题;政府公信力下降,企业诚信出现了危机,等等。这些社会矛盾可能被进行别有用心的包装,通过网络渠道进行传播,大学生作为成长在网上的一代,他们无时无刻不浸润在互联网上,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极易受到蛊惑,开始崇尚所谓的民主、自由、普世价值等等,丧失了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对自身是否有利成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标准。

(二)大学生沉醉于网络空间营造的虚幻

在网络空间里,大学生的身边没有师长的督促和教导,没有朋友的示范与激励,个人行为脱离了现实的束缚和限制,部分大学生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平等”,因此他们把网络当成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但这种自我的展现和个性的张扬是有两面性的,如果没有正面的引导,很容易堕入新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深渊,导致大学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

(三)非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无序传播

我国对传统的信息传播领域有较严格和行之有效的监管,但网络信息数量大,传播速度快,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监管是非常困难的,自媒体的广泛应用更加大了监管难度,这给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的无序传播以可趁之机。大学生辨识能力弱,面对互联网上扑面而来的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不免眼花缭乱,跟风评论,吐槽,走上歧路。这就是信息过多造成初涉人世的大学生产生了“紊乱”,表现为自我的放纵、责任的缺失和知行矛盾。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传统单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教育,自小学到大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高校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由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为主、各类实践教学为辅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电脑、手机、IPAD等用户端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得传统的理论教学所传播的知识,理论课堂教学面临着改革的巨大压力,少数思想政治课教师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外界环境时自身思想发生了倾斜和蜕变,不能科学分析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形成造成一定影响。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网宣能力建设

2015年9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党[2015]31号)对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做出了全面部署。应对来自互联网舆论管理的挑战,高校要转变传统的宣传工作思路,大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宣能力,要能收集研判网络动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主动设置网络话题、回应学生重大关切。建设一批网络平台,让学术大师通过网络走向学生,引导学生把宏大的人生理想融入扎实的专业学习中;组织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网络评论,引导学生增强信息甄别能力和批判能力。除了加强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宣能力培养外,高校还应积极引进政治素质过硬、网络相关专业知识丰富的优秀人才充实到队伍中来,高效建起一支网络舆情管理队伍。

(二)增强网络信息安全底线意识教育

意识形态领域是敌对势力攻击的首要领域,高校接纳来自各民族各区域学生,承担着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青年的重要责任,势必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必争之地。高校要加强对师生的网络信息安全底线意识教育,教师要守好法律和政治底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要求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课,所有课程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服务于培养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的总目标。高校教师从事学术研究和课堂教学要有底线意识,大学生线上线下学习和活动也要有底线意识,不能违法乱纪、损害国家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权益。

(三)提高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影响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互联网+”时代,高校要顺势而为,充分利用人才优势,通过建立理论数据库、数字图书馆、电子书店、直播平台等,多措并举,打造一批网络学习平台,组织引导名家名师开展网络“名家讲坛”、“名师论坛”等活动,建立起一套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网络运行机制,切实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落实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去。

(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

“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关注“说什么”,而且要研究“怎么说”,只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才能春风化雨,赢得认同,要注重理论深度与通俗化表达并重,把抽象的理论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用新颖的形式展现出来,就会产生共鸣,获得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时,把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比作“钙”,缺乏理想信念即是“缺钙”,会导致“软骨病”,形象生动。2020年总书记的新年贺词“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感动了无数人,在自媒体上被广泛转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只重视理论,更要关注网络热点,针对大学生的重大关切,设置热点话题,掌握话语先机,实现教育目的。

(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管理水平

高校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管理,首先要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监管,提升网络防御能力。互联网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精美包装,成功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对此,我们要加强监管,加大舆论导向,不给这些不良社会思潮以可趁之机。其次,要组织大学生从事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其带着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入社会现实,切身感受和体察我国的国情,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和检验,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我国走现行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三,利用网络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精神。高校要利用人才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师生表情包、创意公益广告文案、网上青春剧场等网络文化产品和品牌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第四,建设优秀的网络学习平台。思想传播需要载体,人们通过接受“产品”而接受“思想”,好的载体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学习强国”平台就是成功的典范,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生源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学习平台。


本文由: 中国经贸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中国经贸杂志社编辑部

2021/06/16

上一篇:[立项课题]区块链技术在我国司法鉴定领域的应用展望
下一篇:[立项课题]陕西省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完善研究